离开深圳回到了广州

到深圳发展九个月之后我选择回到了广州, 为什么选择去深圳发展, 这个得从好几年前开始说起, 甚至可以追溯到来广州发展之前, 太早的就不提了, 就从几年前开始说起

先是想到深圳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薪资, 在工作了的这几年来一直都有听闻PHP的薪资相比于其他语言的后端或者其他开发职位都要低不少, 心想既然选择了这门语言和这个方向就坦然接受吧, 因为这个薪资对于我来说也够用了, 我也不算是会经常乱花钱的人, 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存下一半的工资. 但不时在网上听到别的程序员提及存款相关话题的时候, 相比之下别人一年存下来的钱, 相当于我三年五年的存款, 还是觉得很羡慕很向往

然后想法开始明确是源于上一家公司的另一位PHP后端, 在我入职了大概一年之后他离职了, 有次和另一位和他还保持联系的同事聊天时得知, 这位后端到深圳发展了, 找到了份工作, 工资相比之前涨了一大截, 当时大概是我工资的两倍

因为这件事让我刷新了我对PHP这门语言的看法, 发现这门语言还是能有个理想的薪资的, 所以后面我进行了思考和对比分析, 根据我和另一位后端一年的相处, 自认为我们的能力水平是相近的, 我在广州从事过的这两份工作外加期间找工作遇到相关的公司, 薪资水平都是和当前这份工作薪资水平差不多的, 估计这位后端工资在这家公司就职的时候的工资也不会比我高多少, 那么语言不是成因, 能力水平不是成因, 那现在能想到的成因就是城市本身了. 从网上也能了解到虽然都是一线城市, 但是深圳消费水平和薪资水平要比广州要高个一截, 所以最后得出了去深圳工作能够拿到理想的薪资这个结论

然后一点就是未来的企划, 在工作几年后的某一天, 莫名想起了自己的年龄, 算了下自己都快三十了, 十分的惊讶, 毕竟这几年来我都是想着我这才刚开始出来工作, 不用考虑年纪方面的事情, 想不到这一眨眼就到这个年龄了, 而且自己还是一事无成的样子

从工作的角度来说, 工作基本只能选择互联网产业发达的城市, 所以是不可能回中山发展的了, 除非未来中山的互联网产业有什么特别大的发展

从家的角度来说, 虽然买房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遥遥无期, 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可能租一辈子的公寓, 最终还是会选择买房. 但是一线城市的房价不是我这个薪资水平能够买得起的, 就算是郊区也比中山高得多, 更别提郊区去上班通勤时间的问题了. 我对中山这座城市的看法是, 除了互联网产业不发达以外, 没有其他太大的缺点, 很多地方我觉得和一线城市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交通也比一线城市顺畅, 消费水平也比一线城市低, 房价自然也比一线城市低, 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完善和现代的, 是个宜居的城市, 再说这也是我家乡

因为上述两点, 产生了在广州工作在中山买房的这么个想法. 而在大概离职前一年的春节, 在家久违地看了回电视, 在新闻中得知了深中通道的这么个项目, 对我的这个想法产生的变动, 因为当时心想, 我在广州和中山之间来回十分的方便, 半个小时一趟的轻轨, 像公交一样的便利, 那深圳也是一线城市, 也是和中山相邻的城市, 那交通便捷程度应该是和广州差不多的才对, 外加这个深中通道的项目, 未来的交通会更加的便捷, 因此到深圳发展的这个想法又再次浮现了出来

时间来到了离职前的一个月, 先说离职的原因, 一个是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不看好, 一个是对工作氛围团队氛围的不满意, 一个是厌倦了那些棘手的需求和糟糕的项目代码, 最后是上面说到的对未来的企划. 离职的想法是大概年初就拟定的, 原定七月份提出离职, 八月完成交接正式离开, 然后可以赶上秋招时间段找工作. 结果七月的时候因为家里债务的一些问题需要协助处理, 导致计划延后到了中秋过后. 在中秋期间与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朋友进行了咨询, 在交谈中受到了支持和鼓舞, 于是离职然后到深圳发展的计划确定了下来

离职之后搬到了深圳, 时间已经是十月下旬十一月初, 秋招已经错过了, 但觉得碰碰运气应该还是能找到工作的. 然而因为先前并没有对就业市场进行过调查, 浑然未知当前正处互联网寒冬. 前两个月把招聘网站上的职位基本都投了一次, 从开头的挑选期望中的有模有样的公司, 到中期挑选中规中矩的公司, 到后期只要和上家公司差不多的就行, 再到后面的要求进一步降低, 最终也只得到了两次面试机会

而因为没有面试整天呆在房间里, 并不知十二月初疫情放开是一下子全面放开, 还以为只是回到了需要每天做核酸之前的防疫水平, 直到家人出事紧急回家的路上, 才看清这末日般的景象. 虽然没有明确的关联, 但是我还是有过如果我不换工作, 家人可能就不会出事的这个想法, 心里也相当的自责

在回家路上因为先前没有做过回家的规划, 并不清楚回家的具体交通方式, 沿用了从广州回家的思路去买高铁票, 才发现深圳到中山的高铁一天才只有两趟, 相比于之前广州到中山的高铁半小时一辆一天二三十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让本来以为的深圳到中山的交通便捷的想法瞬间破灭

基于时间考虑选择了坐大巴回家, 来到了开车时间点最近的客运站, 候车厅不小, 而候车的人只有十个左右, 候车厅的灯也没有开, 环境昏暗, 当时天气也很冷, 心情十分压抑, 然后回想起了途中看到的各处都是人才市场的宣传, 想到了不久前了解到的三和大神这个词, 查了一下才知道当前身处的就是这个词的发源地, 想起了没有找到工作的自己, 想不到有离这个这么近的一天, 感到十分的悲伤

再次回到深圳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这时已经是年末, 理论上没有什么公司会在这个时间招聘了, 所以过完年了才继续投简历, 把心思放在春招上. 因为时间已经过去将近四个月了, 觉得已经无所谓了, 所以不像年底的时候那么的着急了, 也回想起自己换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如果换到一份还不如上家公司的工作, 那换工作岂不就没有意义甚至还是在自讨苦吃了, 所以把对公司要求再次提回上来. 每天看到的都是一如既往的那些挂着不招人的公司, 每周大概只会有几个新的职位, 而且也不一定合适, 然后一个春招过去了, 发起过的沟通大概有九十一百个, 成功投出去的简历大概只有十份, 而面试一个都没有

这大半年找工作大概认清楚了自己的定位, 我有机会进的公司像上家公司那样的差不多就已经是尽头了, 稍微大点的公司光学历门槛就过不去, 根本就没有机会, 更别说非科班非计算机专业这些扣分项了. 现在能做的就是找回一家和上家公司差不多的, 但是基于当前就业形势下或许只能找到更差的了

选择离开深圳回到广州并不是因为在深圳找不到期望的工作需要回到广州找, 因为在深圳找不到的工作回到广州也一样是找不到. 我预计将会继续找个小公司呆个几年, 而小初创公司我相信在深圳也是能找到的, 没有必要回到广州, 回广州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对深圳这座城市一开始抱有过大的希望, 最后转变为了更大的失望

本来以为能在深圳找到份好工作, 结果来了深圳之后发现根本就找不到工作; 本来以为深圳到中山的交通十分便捷, 结果发现远不如广州; 本来以为来深圳能和朋友拉近下关系, 结果最后还是泛泛之交; 也发现了深圳缺少文化底蕴, 像是一个单纯来打工的城市

来到深圳之后, 失去了原本虽然不太满意但是还算稳定的工作, 没了收入而房租水电伙食开销照常支出, 以至失去了不少的存款, 在疫情的疏忽中还意外失去了家人, 在这里也一如既往的没有朋友, 总的来说来深圳之后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了

这座城市带来了太多失望, 记录了太多悲伤, 所以最后我选择回到广州, 重新出发

发表回复